范金镛(1851-1914),近代画家、诗人,光绪六年进士,历任礼部主事、云南知县。他一生安于清贫,陶然自乐于绘画,力主师法自然,案头常置草虫花鸟标本,无论寒暑伏案描摹不休。
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。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,地球只是“太平洋上的一粒沙”。昙花虽然弾指芳华,轰轰烈烈,但也是刹那美丽,瞬间永恒!人呢,以百年记,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,在历史长河中,能有雪爪鸿妮,实是不易。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:若不撇住终有苦,各能捺住即成名。横批:撇捺人生。撇不出即苦,捺收得住是名,一撇一捺是人字。人生几何?我欣赏昙花。巜人类简史》中有一句著名的话:“新世纪的口号,快乐来自于内心”。
相传他曾绘《百蝶图》进献给慈禧太后,太后大喜,赠雅号“范蝴蝶”。根据当时的文献记载,他的作品在京沪等地广受欢迎。
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。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,地球只是“太平洋上的一粒沙”。昙花虽然弾指芳华,轰轰烈烈,但也是刹那美丽,瞬间永恒!人呢,以百年记,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,在历史长河中,能有雪爪鸿妮,实是不易。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:若不撇住终有苦,各能捺住即成名。横批:撇捺人生。撇不出即苦,捺收得住是名,一撇一捺是人字。人生几何?我欣赏昙花。巜人类简史》中有一句著名的话:“新世纪的口号,快乐来自于内心”。
展开全文
1934年7月19日,刘海粟携任伯年、吴昌硕、齐白石、张大千、范金镛等,两百八十幅代表中国近现代顶级艺术家作品,赴欧洲日内瓦巡展。罗曼·罗兰在参观展出的范金镛工笔和写意画后,其言曰: “中国的画家,把种种自然的印象,经过一道灵魂的酝酿,自律的综合,再表现出一个理想的世界出来,这是真的艺术。”
范金镛早年聪慧,七八岁时便能吟诗作赋,但他的命运可谓坎坷而艰辛。20岁时中了举人,27岁中了进士,但在之后将近20年的时间里,朝廷都没有正式给他任命官职,仅仅给了一个“礼部主事”的身份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见习生,薪俸极其微薄,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。
直到50岁,在多位友人的周旋和请托下,他才当上了云南知县。由于路途极远,范金镛上任没几年便主动辞职了。
辞官后的他,常寄兴于山水花鸟,吟诗作画,每遇古帖,辄早晚临摹不止,力透纸背。他力主师法自然,案头常置草虫花鸟标本,无论寒暑均伏案描摹不休。
他一生安于清贫,陶然自乐于古朴的艺术境界,诗、书、画皆能。其画,工于花鸟仕女;其书法,取百家之长,奔放道劲;其诗,善于写景咏物,而尤以沤道人(范金镛晚号沤道人)题画诗风行于世,时人得之如至宝,名高一世。
除了绘画不辍外,范金镛写诗也很勤奋,创作的诗歌不下千余首。就诗风而言,范金镛尤其推崇唐代中晚期的诗风,大胆而露骨地表现了个人主义,对于“三千年未有之大变”的风云际会并不在意,这在晚清诗坛上也算是一个异端。
范金镛蝴蝶作品欣赏
《桃花双蝶图》 27cm×37cm
镜片 设色绢本
《桃花双蝶图》 (局部)
《蝶舞落英图》 84cm×26cm
镜心 设色绢本
《蝶舞落英图》 (局部)
《蝶舞落英图》 (局部)
《蝶舞落英图》 (局部)
图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侵权必删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